安姓发源于西亚地区的安息国,汉朝时期进入中原后:散居在河南、甘肃和湖南等地,尤其在甘肃和湖南两地发展的比较繁盛。三国两晋南北朝,北方战争频繁,民不聊生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安姓人随着大规模的南迁的队伍,迁入湖南等地。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,将鲜卑族的安迟氏改为安氏,繁荣了河南地区的安姓氏族。宋元时期,安姓人继续南下,进入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明朝初年,安姓人作为迁民,被分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等地。清朝时,居住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安姓人渡海赴台,更远徒居至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。
姓氏来源
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:
其一:出自姬姓,以国名为氏,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。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上记载,黄帝有子叫昌意,昌意有一个儿子叫安,在遥远的西部建立了安息国。安息国的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的,称安氏。汉朝时,安息国才与中原地区有所往来。其二:唐朝的“昭武九姓”之一为安氏。隋唐时期,西域地区的月氏人建立了康国。后来逐渐其他政权加人,都以昭武为姓,遂称昭武九姓,其中有安姓,是以其原来的国家“安国”为氏。
其三:出自改姓。根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的记载,南北朝时期,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,使得鲜卑族的安迟氏改为汉字单姓安;唐朝时,鼎鼎大名的安山,是由康姓改安姓;唐朝时的回鹘人、奚人,以及明清时期彝族沙骂氏、村密氏,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很多复姓都有改为单姓安氏的;另有明朝时的元人孟格、达色等被赐为安姓。
安姓的郡望主要有凉州、武陵郡和河内郡。凉州:东汉时置州,治所在陇县(今甘肃张家川),是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三国魏时移治姑臧(今甘肃武威)。
武陵郡:汉时置郡,治所在义陵(今湖南溆浦南),后移治临沅(今湖南常德西)河内郡:楚汉之际置郡,治所在怀县(今河南武陟西南),西晋时移治野王(今河南沁阳)
安姓的堂号主要为“正伦”、“济世”、“中和”、“天全”、“武威”等。
安姓名人
安世高与中国佛教
安世高本名为清,原本是古代安息国的王太子,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。安世高幼时就以孝行著称,聪明好学,精通各国典籍、医方异术等。
然而尖锐的政治斗争和腐朽的统治集团让年少的安世高十分厌恶,于是他安于佛教,不但恪守佛教戒律,还经常宣讲佛理。安世高的父亲去世后,他继承了王位,办完父亲的丧事后,就将王位让给叔叔,出家为僧,游历各国,最终来到了中国。
佛教与道教造像 汉
此处雕像把道教与佛教并列体现了东汉末佛道平等的宗教史实。
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还没有定论,但是古书记载,秦始皇时就有沙门室利防到中国的记载。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,中印之间已经有了民间往来,佛教也可能随之传入中国。
安世高是在汉恒帝时进入到中国,那时,佛教的信奉者还只是将佛教当作-种神仙方术,信奉者将佛像当作祭祀的对象,焚香膜拜。安世高见到这样的景象,就萌生了让人们了解佛教的想法,于是他开始译述佛经。
安世高共译佛经三十五部四十一卷,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位译师,因为他,中国开始有了佛学。安世高边翻译经文,边聚徒开讲、传授佛理,门徒众多。他的翻译著作中有一部分是由他口述解释,由他人执笔成书,属于讲义体裁。其晚年行踪不定,关于他的神异传闻很多,在民间影响广泛,这些传闻与其所翻译的经文相辅相成,对汉末佛教的迅速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